期刊简介
本刊将尽力满足全科医学教学和临床的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改革创新,强调刊物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出版部门: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368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1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际刊号:1672-3686
- 国内刊号:33-1311/R
- 出版周期:月刊
-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二)
接上期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一)5诊断5.1需要考虑流感的临床情况5.1.1在流感流行时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要考虑是否为流感:①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②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③婴幼儿和儿童发热,未伴其他症状和体征.④老年人(年龄≥65岁)新发生呼吸道症状,或出现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未伴发热.⑤重病患者出现发热或低体温.......
作者:卫生部 刊期: 2011- 03
-
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仍无特效治疗办法.病毒和人体的免疫应答共同影响疾病的转归.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HBV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段国荣 刊期: 2011- 03
-
中英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比较与探讨
英国是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全科医学制度完善的国家.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我国全科医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借鉴英国的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全科医疗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岚;杜亚平 刊期: 2011- 03
-
cbl-b基因转导淋巴细胞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将cbl-b基因导入淋巴细胞能否增强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杀伤作用.方法cbl-b基因淋巴细胞组采用脂质体法将cbl-b基因导入淋巴细胞,在蛋白印记法证实导入基因成功表达后,再用CCK-8法检测其对前列腺癌的杀伤作用,并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组比较.结果12h、24h、48h三个时间段,转基因淋巴细胞的杀伤率在10∶1、20∶1、40∶1三种浓度与单纯淋巴细胞比较,杀伤率明显......
作者:孙树本;虞建达;方宁军;孙灵军;李忠义;陈海潮 刊期: 2011- 03
-
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同伴交往关系调查分析
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寻求和保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提供稳定安全感的依恋对象的一种个体倾向[1].Bartholomew[2]将成人依恋风格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成人依恋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内部工作模式,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人际模式.目前很多研究只是考察个体对人际关系的主观感觉,比如满意度[3]、情绪反应[4]等;或者是观察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技巧,比如寻求帮助[5],解码他人非语言信......
作者:李敏;甘怡群 刊期: 2011- 03
动态资讯
- 1 房颤
- 2 22例晚期肾结核的诊治分析
- 3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 4 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评估的实践及启示
- 5 可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的临床观察
- 6 产后子痫性脑病的颅脑磁共振成像特征
- 7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及TNF-α的研究
- 8 胎球蛋白A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
- 9 以中医理念对肿瘤病人护理指导
- 10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疗效观察
- 11 氯苯那敏片治疗稳定期呼吸衰竭合并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 12 三种皮瓣联合治疗小儿先天性并指畸形
- 13 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中的应用研究
- 14 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超敏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
- 15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全身麻醉用于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
- 16 利用TaqMan技术定量检测基因表达的引物探针设计
- 17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伴远处转移的老年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 1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2例临床分析
- 19 t(8;21)染色体易位的37例实验室分析
- 20 腔内激光闭合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的影响